首页>展期活动>专题研讨会>详情

专题37:面向分布式微电网的制冷技术发展论坛

活动时间: 2025-04-28 14:00-16:30

活动地点: 展馆W2-M9会议室

项目数量:

主办单位:


会议简介:

本次论坛聚焦分布式微电网与制冷技术融合发展。随着能源转型加速,分布式微电网凭借灵活高效的供电优势,在各领域应用广泛。而制冷技术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其在分布式微电网下的高效、绿色运行至关重要。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互动交流等形式,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共同剖析技术难题与挑战,探索未来发展方向 ,助力分布式微电网制冷技术突破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席:

郝斌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郝斌,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直流建筑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发起成立光储直柔专业委员会并担任秘书长,国际电工委 IEC/SyC LVDC/AhG8建筑中的低压直流应用特设工作组专家和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 PES直流电力系统技术委员会低压全直流技术分委会副主席。长期从事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致力于低压直流建筑应用关键技术和光储直柔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直流供电建筑与智能微网整合应用研究”和“低压直流建筑关键技术验证与产品研发”、住建部“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光储直柔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等20余项相关科研项目,主编了《民用建筑低压直流配电设计标准》,牵头建设了直流建筑半实物动模仿真实验平台,开展了深圳未来大厦、北京太古里15号楼和红馆微电网改造、江苏电科院办公楼等多项直流建筑与光储直柔工程咨询与设计。主/参编标准12项,主编书籍5部,获省部级奖励“华夏建设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所带领团队获“十一五”全国节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刘晓华 教授 ,清华大学副所长

 

刘晓华,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从事公共建筑节能、低碳建筑与暖通空调系统方面的研究,发表 SCI检索论文逾190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报告:

1. 双碳目标下低压直流配用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赵晋斌 教授,上海电力大学电力电子所所长

报告简介:

报告首先以双碳目标为背景,分析讨论直流配用电系统发展的驱动力及需求,其次重点对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讨论,并结合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重点应用案例进行重点剖析,最后对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报告人简介:

 

赵晋斌,   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上海电力大学海上风电电力电子所所长 ,现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编委 , 新能源汽车供能技术期刊编委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与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电源学会新能源电能变换技术专业委员会和直流电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电源学会理事 , 科技部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 , 上海科技奖项会评专家 , 中国电力创新奖评审专家 , 上海市科学技术专家库成员 , 国家科技专家库成员 , 国家现代农业光伏产业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电网电力电子变换器、海上风电换流站及充 /换电系统等关键装置稳定性研究

2. 光储直柔建筑微电网的探索与实践

——喻建瑜 工程师,国网江苏电科院

报告简介:

报告围绕分布式光伏现状及面临挑战,介绍光储直柔建筑微电网趋势及演变形态,进一步讨论光储周茹建筑微电网面临的主要难题,介绍在构建微电网关键技术以及核心终端设备及平台研发等方面开展的探索工作,最后介绍智慧能源低碳建筑示范概况、建筑节能及互动技术应用和建筑微电网测试平台搭建情况。

报告人简介:

 

喻建瑜,国网江苏电科院工程师,长期从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新型储能等方面工作和研究,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理论研究和工程建设工作,研制高效高功率密度低压能量路由装置,创新区域能源系统电热协同的高效用能和友好互动技术,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6项,累计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国际标准编制1项

3. 面向建筑能源应用场景生成的室外气象数据发生器

——朱晗 助理教授,同济大学

报告简介:

在建筑能源应用领域使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系统运行,普遍面临算法 “冷启动”问题,且由于训练数据的质量与数量不足,导致相关算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效果不佳。针对既有建筑的能源应用,其主要变量要素之一为建筑周遭微气候的变化,所导致的负荷需求的变化。因此本研究基于虚实融合数据涌现的思想,构建了室外气象数据发生器,实现在虚拟数字空间中涌现所需的气象数据,从而可结合仿真模拟引擎,实现建筑能源应用场景的数据生成,实现算法所需训练数据的“质”与“量”的增广

报告人简介:

 

朱晗,同济大学能源工程系助理教授,长期从事基于需求侧模式识别的能源系统柔性调度研究。主持国自然面上基金、青年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 5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发改委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以一作/通讯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得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博士后创新创业优胜奖。担任Building Simulation期刊青年编委,暖通空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

4. 构建城市综合能碳系统,赋能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赵跃宇 正高级工程师,泛华集团副总工程师

报告简介:

构建城市能源数字底座,基于能源互联网、虚拟电厂、 AI算法、微电网、光储直柔等核心技术,聚合城市能源资产(盘活利用、高效消纳),挖掘利用能源数据资产(资产证券化、通证化),为城市提供综合智慧能碳运营的系统解决方案。

报告人简介:

 

泛华集团副总工程师,山东省城市更新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电气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专注于城市综合能源数字化转型与低碳化解决方案,搭建城市综合能碳运营系统,通过多能互补、电碳结合、分布式资源聚合技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5. 上海市光储直柔政策介绍及案例分享

——杨博然,中国建研院· 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 高级技术经理

报告简介: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下, 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成为了各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内容。本报告回顾了近年来上海市关于提高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和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推动 建筑由单一耗能端向兼顾产能端转变。 同时以上海市某光储直柔项目为例,分享了上海光储直柔的技术特色及要点。

报告人简介:

 

杨博然,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高级技术经理,毕业于同济大学,拥有 可持续能源与低碳技术研发管理经验 专注于可再生能源整合、智慧能源系统优化及碳中和解决方案落地。成功交付30 个大型绿色项目,覆盖光伏-储能微电网、 超低 /近零能耗建筑及虚拟电厂 领域

6. 新能源空调及能量耦合装置

——何成军 副高,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硬件专家

报告简介:

1、光伏清洁能源的政策导向。

2、新能源空调及能量耦合装置

报告人简介:

 

20年 以来完成 商用空调 电控设计百余项。近四年来,本人主持公司光储直柔 相关 空调产品开发,以及协助公司进行光储直柔产业布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