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间: 2025-04-28 14:00-16:30
活动地点: 展馆W2-M2会议室
主办单位:
会议简介:
以地铁、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是新时期大基建的主要领域之一,二十年以来得到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空调技术是车站、车辆为乘客提供舒适健康环境的工程技术与装备,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建设和运营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论坛是为涉及车站环控系统、车辆空调系统、设备冷却领域等科研、设计、咨询、施工、设备、运营等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交流的平台。
主席:
陈焕新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主席简介:
陈焕新,中共党员,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铁道部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担任国际制冷学会E2委员会委员、压缩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低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空调专业产学研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制冷标准化委员会(SAC/TC119)委员、中国能标委节能技术与信息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制冷学报》编委、《暖通空调》编委、《制冷技术》编委、《制冷与空调》编委、《中国气体》副主编。
主席:
臧建彬
教授,同济大学
主席简介:
臧建彬,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主持和参加铁道部、中车、上海地铁、广州地铁等单位纵向横向科研项目200余项。担任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轨道交通制冷空调分会秘书长、上海市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冷藏运输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双碳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编委、《制冷与空调》编委。在连续组织6届轨道交通车辆空调技术研讨会的基础上,组织了2023年两届轨道交通系统制冷空调技术研讨会。曾担任同济大学工程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和太仓港区科技局副局长,具备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会议报告:
报告1:
蒸发冷却产品在轨道交通领域创新应用
报告人:
林榕娇
高级工程师,澳蓝(福建)实业有限公司
报告内容简介:
针对轨道交通领域包含地铁地面站与高铁进出站厅等半开放区域、网约出租车候车区与接驳走廊等半开放/全开放区域、制造与机修车间等制造厂房、食堂活动室等公共活动空间等不同区域不同场景,阐述采用蒸发冷却产品的解决方案及使用效果,为蒸发冷却产品在轨道交通降温领域的多范围应用提供应用案例支撑。
报告2:
低碳轨道空调
——天然制冷剂CO
₂
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人:
吴家威,丹佛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报告内容简介:
CO
₂
制冷剂逐渐在纯电动客车热管理、轨道空调领域得到应用。针对轨道空调、纯电动客车空调,分析环境友好和经济高效的CO
₂
整体解决方案。开发应用于新能源客车、轨道空调的星结构CO
₂
跨临界压缩机、板换、三通阀、单向阀、电磁阀、电子膨胀阀、过滤器、压力传感器等核心部件。
报告3:
轨道交通数智环控全链路解决方案
报告人:
李元阳
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
报告内容简介:
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探讨轨道交通行业在数智化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多种数智化方式的应用融合,实现前期设计、中期建设、后期运维管理一整套全流程全链路的轨道交通行业增效方案,提升系统能效的同时降低对能源的消耗,为轨道交通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出了一个可行方案,供探讨研究。
报告4:
绿色轨道交通蒸发冷凝技术应用
报告人:
孙素燕,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方案总监
报告内容简介:
对水冷式冷水系统、蒸发冷冷水式、直膨式蒸发冷等3种冷源系统进行对比,从原理、机房规模、投资、能效、投资回收期、维保等维度展开,结合青岛地铁项目阐述绿色智慧低碳应用实践。
报告5:
高海拔特长隧道中列车空调压力保护系统多因素控制策略
报告人:
李江鹏
博士研究生,同济大学
报告内容简介:
基于特长隧道、高海拔、大坡度环境下的压力波模拟,分析列车内压力波动特性,综合考虑空调压力保护系统关闭时车内压力的波动以及保护系统开启时车内空气质量的下降,构建多因素影响下的控制模型;针对不同隧道条件优化保护系统的开闭方案,提出一种兼顾车内空气质量与压力舒适性的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