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间: 2025-04-28 09:30-12:00
活动地点: 展馆E2-M17会议室
主办单位:
会议简介:
制冷(含热泵)设备是支撑空调、冷链等行业发展的核心设备。同时,在全球低碳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制冷行业在热泵、新能源汽车、蓄能和数据机房等细分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和产品出口的新名片。然而,制冷行业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点领域。加速降低制冷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内容。我国制冷行业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行业数据完整性不足、制冷剂全生命期管理环节多导致直接排放控制复杂、替代制冷剂开发和应用研究不足、高能效产品推广不足、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控制缺乏协同等问题。行业需研讨制定综合减排方案以推动中国制冷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
主席:
王宝龙 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制冷学会制冷节能降碳与制冷剂替代工作组主任委员
王宝龙, 现任 国际制冷学会除湿工作组主席, UNEP和国际制冷学会联合发起制冷剂排放核算(CREED)工作组委员,国际标准组织 (ISO) 国际标准《 Performance R ating of Positive Displacement Refrigerant Compressor 》 起草主管,中国制冷学会 “制冷节能降碳与制冷剂替代工作组”主任委员等职。
报告:
1. 多联机 替代制冷剂系统能效、环境及经济性评价
—— 杨昭 教授 ,天津大学、天津市冷藏运输专委会主任
报告简介:
针对目前各国多联机产品制冷剂应用最新法规和 GWP限值规定及系统和应用特点,对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多联机制冷剂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阐述多联机行业潜在替代制冷剂评估方法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及主要内容。
报告人简介:
天津大学教授,兼任国际制冷学会安全专家组成员、全国能量系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冷藏运输专委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制冷及热泵新技术应用、新环保制冷剂及替代技术,承担国家及成果转化项目 7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编著出版教材及著作7部,主编教材获中国电力学会精品教材、主讲课程获天津市金课和天津市一流课程。
2. R 32 冷媒在顶出风多联机的应用分析
——张宇晟 系统高级工程师,美的集团楼宇科技事业部
报告简介:
报告围绕 R32冷媒在顶出风多联机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从冷媒物性、能力能效、冷冻油、关键零部件兼容性、冷媒安全等维度展开全面分析,还探讨相关应用要点及挑战,助力多联机行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报告人简介:
张宇晟, 2015年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毕业进入美的一直从事多联机产品预研与开发工作。先后参和主导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MDV8系列多联机等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3. 浅谈房间空调器领域绿色低碳制冷剂的发展与应用
——王飞 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制冷学会资深工程师,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性能创新研究所所长
报告简介:
报告聚焦房间空调器领用所用制冷剂,探讨制冷剂的替代政策、物性选型及应用新技术。通过分析其推广前景,并结合海尔空调近期的研究成果,旨在促进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
报告人简介:
王飞,于 2005年大学毕业于后一直就职于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研发部,主要研究先进制冷技术及本机端智慧算法与控制策略,现为性能创新研究所所长。任西安交通大学校外特聘导师,荣获青岛市拔尖人才称号,获国家奖1项、国际奖2项、省级奖3项,团队12项创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青岛创新劳模工作室称号。 入选山东省专家库、入选第一届青岛市专家库 。
4. 中小型冷库自然工质应用的技术路线
——王长江 高级工程师,雪人集团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报告简介:
目前国内中小型冷库通常采用卤代烃化合物直接膨胀系统,其与《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国家低碳环保的战略方针相违背,本次汇报内容主要介绍氨在中小型冷库应用上的技术路线和难点分析, 并提出相对合理的工程应用技术解决方案。
报告人简介:
本人从业十余年,主导过 150余个食品冷链项目制冷系统设计工作,对制冷系统应用技术有深度的理解,目前就职于雪人集团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从事冷、热能源系统工程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
5. 制冷剂泄漏检测在制冷行业的迭代与发展
——王宁 工程师,丹佛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技术支持专家
报告简介:
随着行业向 GWP更低的制冷剂过渡,HVAC&R专业人员需要做出无数决定:哪些低GWP制冷剂最适合我的系统?从长远来看,哪些传感器技术最有效?哪些供应商提供适合我的系统和制冷剂选择的可持续传感器设计?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仅是确保客户满意度和业务盈利能 力。这也是一个安全问题。以A2L制冷剂为例。随着它们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HVAC&R专业技术人员将需要筛选越来越多的制冷剂气体泄漏检测传感器,并决定哪种传感器技术对客户来说是最安全、最有效的。丹佛斯传感解决方案自196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感技术。 丹佛斯致力于助力客户完成制冷剂转型,并帮助找到优先考虑安全、能效和成本可控的解决方案 。
报告人简介:
本人就职于丹佛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拥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士学位。从事传感器行业 10余年时间,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应用场景等具有丰富的经验。基于对丹佛斯全球传感器应用的技术支持工作经历,熟悉全球主要国家的标准要求以及前沿需求。
6. 食品冷加工及中小型冷库替代制冷剂选择与技术进展
——田长青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报告简介:
报告介绍目前我国在食品冷加工及中小型冷库在用制冷剂现状,对制冷剂泄漏造成的碳排放进行估算分析。提出包括果蔬预冷、动物性食品冷却与冻结、食品速冻、中小型冷库的制冷剂替代方案,预测替代后的减排效果。最后介绍近年来食品冷加工及中小型冷库替代制冷剂研究的技术进展和应用情况。
报告人简介:
田长青,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品冷链技术与装备、汽车热系统、热泵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兼任国际制冷学会 D1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冷冻冷藏分会会长、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兼冷藏冻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7 . 中国制冷全行业制冷剂替代路线规划方法
——王宝龙 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制冷学会制冷节能降碳与制冷剂替代工作组主任委员
报告简介:
制冷剂替代是制冷行业减排的核心内容。制定中国制冷剂替代路线图不仅关乎《基加利修正案》履约,也关系我国双碳战略的实现。中国拥有全球品类最齐全的制冷空调热泵产业,由此导致替代路线需兼顾各子行业的不同现状和发展趋势,统筹考虑。发展科学制冷全行业制冷剂替代路线规划方法是首要工作之一。
报告人简介:
王宝龙, 现任 国际制冷学会除湿工作组主席, UNEP和国际制冷学会联合发起制冷剂排放核算(CREED)工作组委员,国际标准组织 (ISO) 国际标准《 Performance R ating of Positive Displacement Refrigerant Compressor 》 起草主管,中国制冷学会 “制冷节能降碳与制冷剂替代工作组”主任委员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