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展期活动>专题研讨会>详情

专题24: 第七届空气净化及新风产业技术论坛

活动时间: 2025-04-28 09:30-12:00

活动地点: 展馆E1-M11会议室

项目数量:

主办单位:

会议简介:
对室内空气净化和环境控制,进行系统研究介绍和多方位的跟踪。

主席:
林忠平 教授,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主席简介:
林忠平,博士,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空气洁净技术、室内空气品质与污染物控制、建筑环境与热舒适。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50 余篇;主编专著一部、参编著作五部;主编 2 项团体标准,参编 15 项团体标准。目前为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美国环境与科学技术学会( IEST )、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 ASHRAE )、日本空气清净协会( JACA )、上海市制冷学会、上海市建筑学会等相关学会会员,《制冷与空调》杂志编委,中国制冷与空调工业协会洁净室技术分会副主任、中国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319 )委员、全国暖通空调及空气净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气净化分技术委员会( SAC/TC143/SC6 )委员、广东省洁净技术行业协会特聘专家。

 会议报告:

报告1  空气净化器性能测评技术及标准解读
报告人:  黄衍 高级工程师,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人居环境事业部副经理

报告内容简介:
围绕空气净化器的过滤效率、寿命、经济性等性能指标的测试、评价、分级标准及技术方法展开分享。分享最新的评价指标、限值、测试方法及标准编制进展。

报告2  基于驻极体滤料容尘特性的新型高能效复合滤料构建方法 : 实验与建模分析
报告人:  张万毅 讲师,同济大学

报告内容简介:
降低通风系统中空气过滤器的运行能耗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驻极体滤料因低初阻高初效的特点而常用于滤料复合,但在容尘过程中由于被捕集颗粒物对其静电过滤效应的屏蔽影响,往往导致这种传统复合滤料出现过滤效率衰减现象。报告基于驻极体滤料的静电屏蔽程度直接由容尘质量决定这一特性,提出将驻极体滤料作为背风面材料与玻纤滤料复合构造新型复合滤料,以发挥驻极体滤料高效低阻优势的同时减弱效率衰减,并通过实验和理论建模对比研究驻极体复合滤料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新构造的复合滤料初始性能优越;玻纤滤料的机械效率增长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复合滤料效率衰减,其中F7-驻极体及 F8- 驻极体复合滤料均不存在效率衰减问题。同时提出并优化了玻纤滤料和驻极体滤料的单纤维效率模型,根据复合滤料穿透率的耦合关系得到驻极体复合滤料的效率关系式,利用编程求解驻极体复合滤料动态效率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并应用此模型探究各分层滤料填充率变化对总效率的影响。

报告3  传感器与室内环境监测
报告人:  蔡云飞 高级工程师,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报告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传感器监测方法、常见传感器的类型与特点、室内在线监测设备的能力与适用范围、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解读、实际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4  春缇 Trinity 三位一体离子净化技术
报告人:  张韧,南京天加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系统专家

报告内容简介:
本报告介绍了天加春缇Trinity三位一体离子净化技术的研发背景、核心原理及产品性能。报告阐述了该技术通过纳米材料、电子雪崩、电催化等原理,产生原生态耦合的三位一体离子,以实现提升室内空气质量的效果,该技术在电极设计和离子耦合两个方向上的开发路线,展示了天加的关键技术突破。权威第三方检测报告,表明了该技术在 12 种室内污染物去除效果上的优异表现,进一步验证了天加春缇 Trinity 产品显著的空气净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报告5  "双碳 " 目标下的价值创新 空气过滤器
报告人:  史宁,美埃(中国)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空气过滤事业部技术经理

报告内容简介:
本报告介绍了美埃纳米低阻系列产品以及智能可视化空气处理分析系统的研发背景、核心的工作原理以及产品性能。报告阐述阐述了美埃低能耗空气过滤器通过纳米纤维技术、生命周期成本(LCC)优化及绿色可视化智慧空气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了高效节能、低碳排放和低周期成本的综合优势。该技术在纳米纤维制备、能效提升和 HVAC 系统定制化设计等方向上取得了关键突破,展示了美埃在空气过滤器领域的创新能力。通过欧洲 EUROVENT 能效认证及实际项目应用,美埃的纳米纤维袋式过滤器在洁净度、能耗和碳足迹方面表现优异,显著降低了运行能耗和生命周期成本。绿色可视化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实时数据监控和优化方案,进一步验证了美埃产品在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领先性。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早日达成做出自己的努力。

报告6  数据驱动空气源热泵系统节能技术研究
报告人:  翟晓强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内容简介:
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动态建模和运行状态预测对于系统节能运行至关重要。本报告提出一种物理引导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动态建模框架,关键部件采用基于数据的RNN-KAN方法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基于热力学循环耦合部件模型,并通过递归过程实现多步状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RNN-KAN 模型有效捕捉了系统的非线性特征以及热滞后现象,供热能力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基于该模型开展了系统优化控制研究,结果表面,模型预测控制不仅确保了室内温度的稳定性,还显著提高了热泵系统的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