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间: 2025-04-28 09:30-12:00
活动地点: 展馆W5-M8会议室
主办单位:
会议简介:
蒸发冷却技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我国新疆等地开始应用以来,已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在工业车间、大型公共建筑、地铁车站、数据中心等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当前
"
双碳
"
目标的贯彻实施,该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发挥好蒸发冷却的节能降碳作用,是目前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次会议将紧密围绕当前蒸发冷却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蒸发冷却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主席:
黄翔
教授,西安工程大学,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蒸发冷却空调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主席简介:
黄翔,西安工程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
"
。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空调热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数据中心节能技术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20
多年来从事利用干空气可再生能源的蒸发冷却通风空调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主持
"
十三五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30
余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编写专著
10
余部。主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
20
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0
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80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500
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制冷学会科技发明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荣获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云计算数据中心科技奖人才奖及中国制冷学会资深会员荣誉称号。至今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130
余人。
会议报告:
报告 1 : 一种开创性的充分利用空气潜热及自然光能的近零碳全气候适调空调系统
报告人: 赵旭东 院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
报告内容简介:
针对现有空调技术的高碳排放问题,本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一种近零碳全气候自适应空调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种新型吸附 - 脱附材料及复合式吸脱附床体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特征化与优化研究。
通过将自然光驱动的复合式吸脱附床与新型露点冷却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了自然光驱动下的全气候近零碳空调运行。该技术突破为降低空调系统碳排放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材料性能、系统耦合效率及气候适应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具有广泛的环境效益与应用前景。
报告
2
:
热湿地区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数据中心应用前景的研究
报告人:
杨洪兴 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
报告内容简介: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潮湿环境中应用时面临严重的性能限制,为克服这一限制并释放节能潜力,提出一种新型的混合节能空调系统,用于炎热潮湿地区数据中心。该系统集成了基于液体干燥除湿-间接蒸发冷混合系统却作为第一阶冷却,同时利用太阳能进行干燥剂溶液再生,并将传统的间接蒸发技术作为第二阶冷却。研究表明,与没有除湿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相比,新的混合系统冷却能力提高了
30.4%
,年制冷性能系数比传统系统提高了
36%~58%
。
报告
3
:
蒸发冷却空调关键核心技术与应用科学问题的探讨
报告人:
褚俊杰 副教授,西安工程大学
报告内容简介:
通过对风侧、水侧、冷凝侧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原理与设备的介绍,以及蒸发冷却空调的气象参数、应用分区、评价方法、传热过程、材料革新等关键技术问题的阐述,系统论述近年来国内外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
报告
4
:
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开发和研究
报告人:
何华明
正高级工程师
,澳蓝(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总工
报告内容简介:
通过对蒸发冷却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特殊要求的介绍,深度分析典型应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并提出蒸发冷却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
报告
5
:
蒸发冷却空调室外计算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报告人:
杨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报告内容简介:
对于蒸发冷却空调,室外气候条件对其冷却能力的影响极大,因此合理客观的室外计算参数对蒸发冷却空调至关重要。本报告介绍夏季室外计算参数和设计日的确定方法,分析室外计算参数的变化对蒸发冷却空调设计的影响。
报告
6
:
基于蒸发预冷进风原理的干湿联合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
何锁盈 副教授,山东大学
报告内容简介:
基于蒸发预冷进风原理的干湿联合冷却技术,介绍干湿联合冷却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干湿联合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节水增效运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