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展期活动>专题研讨会>详情

专题21 : 制冷剂与冷却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

活动时间: 2025-04-28 09:30-12:00

活动地点: 展馆W4-M7会议室

项目数量:

主办单位:

会议简介:
聚焦新型制冷剂和高效冷却液的研发与应用,深入探讨制冷剂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前景、实用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制冷剂泄漏、制冷剂回收再利用等关键技术,适用于数据中心和电池储能领域的高效冷却液研发与应用,旨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加速绿色低碳转型,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技术。

主席:
韩晓红 教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研究所


主席简介:
韩晓红,教授,博导,任职于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研究所。主要从事制冷剂替代、制冷剂泄漏、制冷剂回收及再利用、制冷剂相关标准,热管散热技术,液冷储能热管理及数据中心热管理技术。共发表论文1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50 余项;获云计算中心科技奖(人才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省部级二等奖 2 项、华为云 " 技术合作年度优秀合作伙伴奖 " 、首届浙江大学优质教学奖二等奖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事业单位项目 60 余项;担任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委会委员 (SAC/TC238) ,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冷剂分技术 (TC63/SC9) 委员会委员及混合制冷剂工作组成员,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 (SAC/TC119) 委员, ISO/TC86/SC1/SC4 国内技术对口工作组专家, IEC/PC 130 医用低温存储设备国内技术专家组专家;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绿色制冷剂研究及应用分会秘书长,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理事,中国制冷学会 - 车辆热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委员,浙江省制冷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制冷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数据中心节能技术分会专家组专家;担任《浙江制冷空调》杂志主编,《制冷与空调》杂志编委,国际期刊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编委。

会议报告:

报告1   GWP 制冷剂 / 润滑油混合物热物性研究进展
报告人:  王晓坡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报告内容简介:
对自然工质(如CO₂、碳氢类等)、氢氟烯烃(如 HFO1234yf HFO1234ze 等)等低 GWP 的制冷剂与润滑油混合物的热物理性质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所收集的热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制冷剂在润滑油中的溶解度以及其混合物的黏度、表面张力、热导率、比热、密度等。经分析发现,目前制冷剂在润滑油中的溶解度研究已经比较充分,有大量的试验数据。然而,混合物的黏度、表面张力等性质还比较欠缺,这会限制制冷系统的精细化设计和优化。未来应重点开展低 GWP 制冷剂与润滑油混合物的黏度、密度、表面张力、比热等热物理性质的试验研究。此外,构建制冷剂 / 润滑油混合物高精度的热物性理论计算模型以及专用物性数据库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报告2  冷链设备制冷剂替代技术现状及展望
报告人:  吴俊峰 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部长助理

报告3  中国商用空调制冷剂回收循环利用技术
报告人  王海涛 高级工程师 ,天津澳宏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内容简介:
分析我国商用空调的社会保有量及维修、报废过程中制冷剂的回收循环利用技术现状,针对维修等提出相关建议。

报告4  浸没式氟化液应用研究
报告人:  欧阳洪 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主任


报告内容简介:
浸没式液冷作为一种高效节能和安全可靠的冷却技术。基于浸没式冷却液的筛选原则,围绕相变和非相变不同场景,对多种氟化液的基础物性、电学性能和应用性能等进行介绍,并对氟化液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报告5  制冷剂回收再利用中的关键难题及解决方案
报告人:  叶恭然 讲师,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报告内容简介:
探讨制冷剂回收再利用过程中的关键难题,特别是共沸物形成及其分离技术的不成熟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建议加强检测与评估能力,完善监管机制建设,确保制冷剂回收再利用过程安全、环保。

报告6  新能源汽车空调用 R495A 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报告人:  刘宇飞 高级研究员,浙江巨化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

报告内容简介:
针对车用空调制冷剂R1234yf在寒冷气候下性能衰减、能效较低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混配制冷剂 R495A (其全球变暖潜能值低于 150 ),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材料兼容性测试、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 R495A 相较 R1234yf 综合制冷(热)能效提升 5%~10% ,寒冷环境下制热效率提升 15%